《要善问》阅读答案集合5篇

时间:2023-11-27 来源:阅读答案 点击:

《要善问》阅读答案篇1

郑赐

郑赐,字彦嘉,建宁人。洪武十八年进士。授监察御史。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,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。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。秩满当迁,湖广布政司参议阙,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。二人协心划弊,民以宁辑,苗、獠畏怀。母丧,去。服除,改北平参议,事成祖甚谨。复坐累谪戍安东屯。及惠帝即位,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。不许,召为工部尚书。燕兵起,督河南军扼燕。成祖入京师,李景隆讦赐罪亚齐、黄。逮至,帝曰:“吾于汝何如,乃相背耶?”赐曰:“尽臣职耳。”帝笑释之,授刑部尚书。

永乐元年,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,诏安置海南。岳,建文时守凤阳,尝毁寺材,修战舰以御燕军,燕知其有备,取他道南下,故赐劾之。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,谋不轨。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,炳文自经死。皆揣帝意所恶者。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,枉道省母,会母疾,留侍九月不行。赐请逮问孔高,罪当杖。帝曰:“母子暌数年,一旦相见难遽舍,况有疾,可矜也。”命复其官。

三年秋,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。四年正月,西域贡佛舍利,赐因请释囚。帝曰:“梁武、元顺溺佛教,有罪者不刑,纪纲大坏,此岂可效!”是年六月朔,日当食,阴云不见,赐请贺。不许。赐言“宋盛时尝行之。”帝曰:“天下大矣,京师不见,如天下见之何?”卒不许。

赐为人颇和厚,然不识大体,帝意轻之。为同官赵羾所间,六年六月忧悸卒。帝疑其自尽。杨士奇曰:“赐有疾数日,惶惧不敢求退。昨立右顺门,力不支仆地,口鼻有嘘无吸。”语未竟,帝曰:“微汝言,几误疑赐。赐固善人,才短耳。”命予葬祭。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,谥文安。

(选自《明史?列传第三十九》,有删改)

4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)

A.民以宁辑,苗、獠畏怀 辑:和睦

B 炳文自经死 经:上吊

C.李景隆讦赐罪亚齐、黄 讦:揭发

D.枉道省母 枉:违背

5.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)

A.方暑/诸囚惫甚/赐脱其械/俾僦舍止息/周其饮食/病者与医药/多所全活。

B.方暑诸囚惫甚/赐脱其械俾/僦舍止息/周其饮食/病者与医药/多所全活。

C.方暑/诸囚惫甚/赐脱其械俾/僦舍止息/周其饮食病者/与医药/多所全活。

D.方暑/诸囚惫甚/赐脱其械/俾僦舍止息/周其饮食病者/与医药/多所全活。

6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)

A.郑赐为人和厚。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.人员过程中,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,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,周济他们饮食,病者问医问药,使很多人活了下来。

B.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,很得民心。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,朝廷命郑赐担任,他倾力除弊,百姓得以安居,苗、僚部族也心怀敬服。

C.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。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,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,图谋不轨,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。

D.郑赐遇事胆小,忧悸而死。他被同僚赵羾离间,病了多天,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,站在右顺门,因力不支倒地而亡。

7.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0分)

(1)母子暌数年,一旦相见难遽舍,况有疾,可矜也。

(2)帝曰:“微汝言,几误疑赐。赐固善人,才短耳。”

《要善问》阅读答案篇2

要善问小升初阅读理解练习题

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"重要体会是:不仅要肯问,而且要善问。

人们把“有知识”说成“有学问”,这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学问学问,学要肯问。

学常有疑,问则可解疑。解其一疑,便长一智。学既不可缺,问也不可少。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问,不因问题“浅易”而不屑于问,更不因怕失身份而耻于问。在学中发问,在问中求学,边学边问,才有“学问”。

要得“学问”,不仅要肯问,还要善问。学习犯难不急于问人,要先问己,后问人。问己,应反复思考;问人,会受到启发。问,要问得准,问得深;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“然”,还要知其“所以然”。

1.用“~~~”划出中心句。

2.问有什么好处?问中要注意哪三个问题?

3.什么叫”善问“?”善问“的要领是什么?

《要善问》阅读答案篇3

4.【答案】D(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,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,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。“省母”是“看望母亲”的意思,因此“枉道”应该是“绕道”,“枉”是“弯曲”的意思。)

5.【答案】A

6.【答案】B(原文的表述是“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。二人协心划弊,民以宁辑,苗、僚畏怀。”任职的是郑赐与吴文两人,而不是郑赐一人。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,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、错解词语、强加因果(或因果倒置)、无中生有、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。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,依文索义,正确分析。)

7. 【答案】(1)母子分别数年,一旦相见难以马上分离,何况母亲又有病,值得同情。(关键词“暌”“遽”“舍”“可”“矜”的翻译各1分)

(2)皇上说:“没有你的话,我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,郑赐固然是好人,只是才能不足罢了。”(关键词“微”、补出“几误疑赐”的主语、“固”“短” “赐固善人,才短耳”中的转折关系,各1分)

【译文】

郑赐,字彦嘉,建宁人。洪武十八年进士。任命为监察御史。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,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。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,囚徒十分疲惫。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,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,给他们周济的食物和饮水,生病的人给与医药,很多人得以存活。任期满了应当升迁,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,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。二人同心协力,去除弊端,民众得以安定和睦,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。母亲去世服丧,离职。服满后,改任北平参议,服侍成祖(当时是燕王)很严谨。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。等到惠帝即位,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。建文帝不许,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。燕王起兵“靖难”,郑赐河南督军抵抗燕兵。成祖攻入南京,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、黄子澄。抓到成祖面前,成祖说:“我对你怎么样,为什么背叛我?” 郑赐说:“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。”成祖笑着释放了他,任他为刑部尚书。

永乐元年,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坏太祖所建的寺庙,下诣贬孙岳去海南。孙岳,建文时防守凤阳,曾经拆寺院的木材,修战舰来防御燕军,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,从其他的道路南下,郑赐弹劾他。永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,图谋不轨。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,奢侈过度,炳文上吊自杀。这些都是揣摩成祖的心意所厌恶的人。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,绕道看望母亲。恰逢母亲生病,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。郑赐请求逮捕审问康孔高,处以杖刑之罪。明成祖说:“母子分别几年,一旦相见难以立即离开,何况母亲有病,值得同情啊。”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。

永乐三年秋天,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。四年正月,西域进贡佛舍利,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。皇帝说:“梁武、元顺沉溺于佛教,有罪的人不处罚,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,这哪是能效仿的!”当年六月初一,应发生日食,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,郑赐请求庆贺。皇帝不许。郑赐说:“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。”皇帝说:“天下太大了,京城不出现日食,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?”终于没有同意。

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,但是不识大体,明成祖心中轻视他。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,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。明成祖疑心他自杀。杨士奇说:“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,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请假。昨天站在右顺门,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,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。”话未说完,明成祖说:“没有你的话,我差一点儿错误地怀疑郑赐。郑赐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,只是才能差一些。”下令埋葬祭祀。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,谥号文安。

《要善问》阅读答案篇4

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:不仅要肯问,而且要善问。

人们把“有知识”说成“有学问”,这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学问学问,学要肯问。学常有疑;问则可解疑。解其一疑,便长一智。学既不可缺,问也不可少。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,不因问题“浅易”而不屑于问,更不因怕失身份而耻于问,在学中发问,在问中求学,边学边问,才有“学问”。

要得“学问”不仅要肯问,还要善问。学习犯难不要急于问人。要先问己,后问人。问己,应反复思考;问人,会受到启发。问,要问的准,问的深,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“然”,还要知其“所以然”。

阅读题目

1.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?(2分)

2.从这篇文章的结构来看,它应属于。(2分)

A.“横式”中的“总――分”式

B.“横式”中的`“总――分――总”式

C.“纵式”中的“层层深入”式

D.“纵式”中的“起承转合”式

3.第三自然段中“要得‘学问’,不仅要肯问,还要善问”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。(1分)

4.文中论述“问”的重要性一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阐明怎样才叫“善问”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用文段中的关键语句作答)。(4分)

5.问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的好,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好在哪里?(简答)(2分)

6.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的“然”和“所以然”的意思是什么?

《要善问》阅读答案篇5

《王及善》阅读及答案

王及善,洺州邯郸人。父君愕,有沉谋。高祖入关,率军与君廓偕来,拜君愕大将军,封新兴县公,累迁左武卫将军。从太宗征辽,领左屯营兵,与高丽战驻跸山,死于阵,赠左卫大将军、幽州都督、邢国公,陪葬昭陵。

及善以父死事,授朝散大夫,袭邢国公爵。皇太子弘立,擢及善左奉裕率。太子宴于宫,命宫臣掷倒,及善辞曰;“殿下自有优人,臣苟奉令,非羽翼之美。”太子谢之。高宗闻,赐绢百匹。除右千牛卫将军,帝曰:“以尔忠谨,故擢三品要职。群臣非搜辟,不得至朕所。尔佩大横刀在朕侧,亦知此官贵乎?”病免。召为卫尉卿。垂拱中,历司属卿。山东饥,诏为巡抚赈给使。拜春官尚书。出为秦州都督、益州长史,加光禄大夫,以老病致仕。

神功元年,契丹扰山东,擢魏州刺史,武后劳曰:“逆虏盗边,公虽病,可与妻子行,日三十里,为朕治边,使为屏蔽也。”因延问朝政得失,及善陈治乱所宜,后悦曰:“御寇末也,辅政本也,公不可行。”留拜内史。来俊臣系狱当死,后欲释不诛,及善曰:“俊臣凶狡不道,引亡命,污戮善良,天下疾之。不剿绝元恶,且摇乱胎祸,忧未既也。”后纳之。卢陵王之还,密赞其谋。既为皇太子,又请出外朝,以安群臣。

及善不甚文,而清正自将,临事不可夺,有大臣节。时二张怙宠,每侍宴,无人臣礼,及善数裁抑之,后不悦曰:“卿年高,不宜侍游燕,但检校阁中。”遂乞骸骨,犹不许,改文昌左相、同凤阁鸾台三品。卒,年八十二,赠益州大都督,谥曰贞,陪葬乾陵。

(节选自《新唐书?列传第四十一》有删改)

1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 (3分) ( )

A.及善以父死事 死:使…死

B.太子谢之 谢:道歉,谢罪

C. 密赞其谋 赞:辅助

D.时二张怙宠 怙:依仗

2.以下各组句子中,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(3分) ( )

①与高丽战驻跸山,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,非羽翼之美

③御寇末也,辅政本也,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,且摇乱胎祸,忧未既也

⑤ 卢陵王之还,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

A.①②④ B. ②③ ④ C.①③⑤ D.②④⑥

3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 (3分) ( )

A.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,并袭邢国公爵。

B.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。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,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。

C.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,滥杀无辜,是祸乱的元凶,必须予以严惩。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。

D.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,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,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,武后很生气,便罢了他的职。

4.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0分)

(1)逆虏盗边,公虽病,可与妻子行,日三十里,为朕治边,使为屏蔽也。(5分)

(2)俊臣凶狡不道,引亡命,污戮善良,天下疾之。(5分)

答案:

1.A(死:为…而死)

2.C(①说的"事王及善的父亲。③是武后对王及善治国方略的赞赏。⑤表现王及善很受重用。)

3.D (武后虽然不高兴,但并未免他的职。)

4.翻译(10分)

⑴逆贼侵犯边境,卿虽有病,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,(慢慢地去上任),替朕治理好边境,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。 (“盗”、“ 妻子”、“屏蔽”各1分,句子通顺2分。)

(2)来俊臣凶残狡猾,不合仁义,带领亡命之徒,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,天下人都很痛恨他。(“不道”、“引”、“疾”各1分,句子通顺2分。)

《要善问》阅读答案集合5篇

https://www.kmfunway.cn/cidiandaquan/367205.html

推荐访问:

扩展阅读文章

阅读答案热门文章

阅读答案推荐文章

推荐内容

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

据说教育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